LIANLILANCOOLONE机壳开箱科技时尚一同兼具RGB猫眼光彩夺目[XF]
查看所有
LIAN-LI-LANCOOL ONE_774x300.jpg (85.73 KB, 下载次数: 6)
说到联力工业在铝件的处理总是让许多玩家印象深刻,提到在前期的铝製机壳,总是保有自己的坚持细心,但近几年也开始朝向亲明平价的路线,就先前开箱过的O11 DYNAMIC就是个案例。这次将推出新款的LANCOOL ONE机壳,属于中塔类型,外观设计则是朝向未来科技感风格取向,同时加入ARGB的灯效也符合现代的潮流,以及良好的内部安装空间支援。LANCOOL ONE机壳,支援最大E-ATX尺寸主机板安装,与420mm显示卡空间,175mm的CPU塔扇高度限制,6个储存空间配置,224mm长度电源供应器安装,最后散热为9组120mm风扇与360、240、120mm水冷排摆放。规格型号: LANCOOL ONE、LANCOOL ONE Digital颜色:黑机壳形式:Tower Chassis材质:(侧板)钢化玻璃、(机壳主体)0.6mm SECCI/O连接埠:( ONE)USB 3.0*2、HD Audio (ONE Digital) USB 3.0*2、USB 3.1 Type-C*1、HD Audio主机板支援:E-ATX、ATX、M-ATX显示卡支援: 420mm电源供应器支援:224mmCPU散热器支援:175mm储存空间:3.5/2.5吋*2、2.5吋*4PCIe介面扩充格:7+2散热支援:上方12CM前方3组、上方3组、分舱上2组、后方1组;14CM前方2组、上方2组水冷支援:前方360、280mm;上方360mm;后方120mm滤网: 前方、上方、下方尺寸:220mm*472mm*450mm净重:8.25kgLANCOOL ONE机壳开箱LANCOOL ONE外箱简洁,正面能看到机壳本体与型号,这次开箱为DIGITAL版本,则是多了一组USB 3.1 Typa-C介面,外箱后方则有机壳的爆炸图,提供给使用者参考。↑ LANCOOL ONE机壳外箱。↑外箱左右两侧能看到机壳版本。↑外箱后方机壳爆炸图。接着看到机壳本体,LANCOOL ONE整体外形看起来较为方正,在前门板有着铝拉髮丝纹和钻切边处理质感相当不错,兼具科技与时尚的风格,此外对流孔设置于中央与两侧,并于中央加入ARGB的灯效,符合目前的流行。机壳两侧面板,左侧为满版钢化玻璃使用无开孔固定,另外右则是一般钢板。↑LANCOOL ONE机壳本体。↑机壳左侧钢化玻璃面板。↑玻璃在两侧加入金属条,靠近机壳后方处手转螺丝固定。↑另外靠近前方处则是卯準卡扣。↑机壳右侧一般钢板。机壳前面板卡扣设计是能自行取下,不过需要稍注意的是ARGB的连接线材,内层有防尘滤网,散热支援3组120mm或2组140mm风扇安装(预先安装1组120mm风扇),水冷排最大摆放为360mm,另外机壳上方前缘为I/O连接埠,后半段则是磁吸的防尘盖能在取下,散热配置与前方相同。↑机壳前方面板。↑机壳前面板取下。↑I/O连接埠,提供开机键、灯效切换钮、2组USB 3.0、3.5mm耳机麦克风接孔,以及1组USB 3.1 Type-C接口。↑机壳上方。↑防尘盖取下后,内层能看到风扇安装空间,固定孔位有向外偏移的设计,能避开主机板VRM供电散热器。机壳后方右上为1组120mm风扇或冷排安装(标配1组120mm风扇),中间为7+2个Pcie slot扩充格数,挡板皆可重複利用,下置ATX 尺寸电源供应器安装,机壳底部左方为电源供应器进风处,配有防尘滤网。↑机壳后方。↑机壳底部。↑配件包提供:固定螺丝、风扇螺丝、束线带等。LANCOOL ONE空间支援内部空间配置与目前主流的机壳相似,机壳下半部分舱将电源供应器与3.5吋装置纳入,但比较特别的是这次在上方加入两块磁吸遮板,提供给2.5吋装置使用,如果要增加对流遮盖取下后,还有2组120mm风扇安装空间,使用者能依需求自己做调整;另外机壳上半部就是主要的硬体安装空间,取消5.25吋装置安装,如果有安装光碟机的用户,可能只能以外接的方式使用了。↑机壳左侧内部空间。↑分舱上方两块磁吸遮盖。↑遮盖取下后预留120mm风扇安装孔位。在硬体配置以ATX尺寸主机板与317mm长度的显示卡进行比对,LANCOOL ONE机壳能直上E-ATX尺寸,右方穿线孔也不冲突,另外显示卡除了常见的横摆方式之外,也提供直立的安装,直接应用机壳本身单独2格Pcie slot,这样的安装方式也越来越常见,就不需要再使用专属扣具。(但是PCIe x16延长线需要额外选购)。↑CPU散热器高度限制177mm。↑主机板与显示卡安装。↑显示卡空间限制420mm。储存空间提供6个硬碟安装,先说在机壳左侧内分舱上方2颗2.5吋空间,剩下就是机壳右侧内,主机板后方2颗2.5吋空间,以及分舱内2颗3.5吋空间,数量配置是相当足够,往后容量不够增加硬碟也没有太大问题,另外电源供应器同样位于右侧板内安装,经过量测最大278mm空间支援,但是安装是以右侧放入可能需要考虑到位于机壳后方的骨架冲突,会再少25mm的空间。↑分舱上方2.5吋安装空间,如果安装风扇时将会无法使用。↑机壳右侧板内,2.5吋与3.5/2.5吋安装空间。↑其中2.5吋在前方还预留2个空间,使用者能再自行更换位子。位于分舱内3.5吋/2.5吋专属架是能在进行左右调整,分配电源供应器与水冷排空间。↑电源供应器安装最小空间为243mm↑电源供应器安装最大空间为278mm。另外说到在前面板有ARGB的灯效,机壳右侧板内有一块简易的控制电路,灯效模式则提供:多种流水灯变化、单色变化等。↑灯效控制电路板。
顺百物业科普网